文旅新模式 文物在機場遇見千萬旅客
2025-02-28
來源:新華網(wǎng)
2月26日,全球首個設置在機場內(nèi)的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館——西部機場博物館正式開館。西部機場博物館最大的特點,就是“機場+博物館”這樣一種跨界的形式。機場的基本展陳,都是機場歷年建設過程中考古挖掘出來的文物,以這部分文物為主。在全球范圍內(nèi),能夠以機場自己挖出來的文物做基本展陳,而且還能深度講述歷史故事的,西安機場確實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。
西部機場博物館,包括占地400平方米的主場館“四方館”和占地88平方米的珍寶館兩部分,其中,四方館為基本陳列展,以歷年機場考古發(fā)掘出土的121件文物為主要展品;珍寶館側(cè)重專題陳列展覽,每次僅展出一件文物,每3~6個月更換展品,首展是國家一級文物,來自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展品——春秋時期的青銅禮器瑰寶:秦公镈。
西部機場博物館位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內(nèi)。開館當天,前來參觀的人群中,既有已經(jīng)辦理完值機手續(xù)準備乘坐航班離開西安的旅客,也有專程前來“打卡”的“網(wǎng)紅”;既有利用倒休假期前來“探班”的機場工作人員,也有世代居住在此,如今為了T5航站樓順利投運作出貢獻的當?shù)卮迕瘛诠ぷ魅藛T細致講解中,參觀人群紛紛向文物投去好奇的目光。
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,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期間,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在施工現(xiàn)場發(fā)掘出各類古代文化遺跡6848處,其中古代墓葬4093座,陶窯、灰坑、圍溝、道路等古遺址2755處,出土文物22000余件(組)。今年2月20日,隨著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正式投運,西部機場博物館也正式揭牌亮相。
西部機場博物館整體采用仿唐式建筑風格,總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,采用“基本陳列+專題陳列+臨時陳列”的展示模式,展出文物涵蓋包括先秦至明清的中國古代多個歷史時期。
為了將機場這一交通樞紐打造為“可閱讀的歷史空間”,博物館提出“15分鐘文化體驗”目標。博物館通過獨立展匣,呈現(xiàn)文物故事,適配觀眾快節(jié)奏瀏覽。在互動影像技術的“加持”下,絲路貿(mào)易場景、唐代長安盛景得以“再現(xiàn)”,頗有沉浸感。
為了解碼“機場下的古長安”,文物展設置了“洪瀆千載事”“絲路貫通途”“長安盡繁華”三個單元,通過向人們講述先秦至明清的文物,實證洪瀆原的歷史過往;以出土胡人俑、貿(mào)易器物,展現(xiàn)多元文明交融;以唐代建筑構(gòu)件、生活器物,還原盛世氣象。
作為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,機場堪稱城市的“門面”,是外地旅客了解西安這座千年古都的一個窗口。今后博物館將不斷完善展陳設計、增加科技手段,引入AR文物展示、虛擬現(xiàn)實等技術,打造沉浸式數(shù)字長安體驗場景,為現(xiàn)場觀眾“再現(xiàn)”古都長安。
作為服務公眾的平臺,設立西部機場博物館的嘗試,標志著博物館業(yè)正從“坐等觀眾”向“主動抵達”轉(zhuǎn)變。機場有著“最為現(xiàn)實、最為基礎的客流量”,可以讓博物館文化傳播有穩(wěn)定的受眾市場,因此西部機場博物館的這種模式值得全國很多地方借鑒。各地也無需局限于本地出土文物,可考慮結(jié)合特展、非遺等資源進行“機場+博物館”的探索。設立西部機場博物館或許預示著一個新趨勢:未來的博物館,將不僅是文化容器,更是嵌入城市脈搏的“敘事引擎”。